1

你要历史,给你历史 法国4级重坦B1从研发到详细数据的科普(上) 

一,设计和研发

一战结束之后,法国陆军除了保留一部分英国制造的Mk V型坦克以外,唯一大量装备的坦克就只剩下雷诺FT-17轻型坦克了。1920年7月,在被称为“法国装甲兵之父”的埃司丁将军(Gen.Estienne)的提议下,设计人员提出了一种十分大胆的设想,欲将新型坦克定位成多用途坦克。这种坦克将替代原来所有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包括安装机gun的轻型坦克、安装加农炮的重型突破坦克以及安装榴弹炮的自行火炮。它安装无线电通讯设备和搜索用探照灯,能够轻易地越过障碍,完成各项任务。

1921年1月,法国陆军总参谋部委任Buat将军领导一个委员会负责法国陆军未来坦克的开发工作。该委员会坚定不移地贯彻了法国陆军对于坦克只是步兵支援武器的指导方针,结合一战中的经验和教训,决定只开发两种坦克:1)重型坦克(法语char de rupture),用于突破敌人防线;2)战斗坦克(法语char de battaille),用于多用途作战需要。其中,新型的“战斗坦克”将替代法军现役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后来,正是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著名的Char B1系列坦克。最初,Char B1战斗坦克的设计要求是:全重13吨,最大装甲厚度25毫米,车体部分固定安装一门用于支援步兵作战的75毫米火炮,活动炮塔安装两挺机gun。

经过与各公司的协调之后,法国陆军终于在1926年1月17日同雷诺公司签署了制(百度)造3辆Char B1原型车的合同。但在同年,法国陆军最高指挥部重新评估了未来法国陆军步兵作战对支援坦克的需求。根据陆军最高指挥部重新评估后的结果,战斗坦克(char de battaille)的要求被改为能够抵御所有的步兵武器,平均行驶速度达到每小时15小时,车体部分固定安装一门75毫米火炮,旋转炮塔安装2挺机gun。

陆军最高指挥部这种毫无依据的干涉致使1926年刚刚定购的3辆Char B1原型车生产工作被迫中止并重新接受评估。这样,直到1929年1月第一辆原型车才刚刚完工。1930年5月,第一辆原型车终于完成并被送交位于博格斯(Bourges)的法国陆军测试部队,成为了新的Char B型。 这种坦克的全重已经达到了25吨,车组乘员为4人,最大装甲厚度为25mm。坦克的发动机选用了雷诺公司生产的6缸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80马力,平均行驶速度为28千米/小时,而最大行驶速度则达到了45千米/小时。坦克的储油量为800公升,其最大行程约为12个小时。坦克的武器包括:一门固定在车体上的75mm短管火炮,车体前部的两挺航向机gun和旋转炮塔上的两挺机gun。
   
到1931年10月为止,总共有3辆原型车交付给法国陆军,它们被先后送到位于Mourmelon镇附近的射击和机动性测试场接受进一步测试。在结束了Char B1原型车的各项测试工作后,法国陆军对“中型坦克”方案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要求。希望改善其机动性,提高行驶速度和越野能力,并加强装甲防护,增设无线电通讯设备和车内联络装置。军方决定加厚B1坦克的装甲(平均厚度至40mm);另外,旋转炮塔上的两挺机gun应更换为1门47mm火炮。


在1935年,面临着德国不断的扩军压力,法军方急需将这种坦克立即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但是在同时,有关这种坦克的发动机的改进工作仍然在进行中。最终,这辆坦克安装了更厚的装甲(60mm),并且在炮塔上安装了47mm的火炮。因此在1936年生产的第一批B1重型坦克仅仅有短管炮,在B1改进型(被命名为B1 bis,1938年开始批量生产)。但是这种坦克的产量一直是很低的,

针对这些要求,Char B1原型车进行了再度改进,改进后的原型车于1935年完成。现在,这种坦克的最大装甲厚度增至40毫米,重量达到28吨。但就在同年,面临N粹德国不断的扩军压力,根据法国陆军最高指挥部的紧急命令,几家厂商要尽快制(百度)造出40辆最大装甲厚度达到60毫米的Char B坦克,它们就是最终的Char B1 bis重型坦克。

为了达到法国军方的要求,Char B1坦克进一步的改进围绕着明显增加的装甲防护展开,由于时间紧迫,未待所有改进工作完成就已经生产出35辆。 它们采用了装甲厚度为40毫米的APX 1型铸造炮塔,安装有1门SA 34型47毫米短管加农炮以及1挺并列机gun。这些最初生产型仍被称作Char B1型。

全部改进工作完成后的型号才是我们熟悉的Char B1 bis型,重量为32吨,拥有4名车组乘员,安装一台雷诺公司制(百度)造的发动机,最大功率300马力。炮塔使用装甲防护更加良好的APX 4型,安装有一门SA 35 L34型47毫米高速加农炮,能够发射颇具威力的穿甲弹。

在法国战役中,Char B1/B1 bis重型坦克装备了法军的4个后备装甲师(法文缩写为DCR)。每个师都有2个营,理论上每个营都装备有34辆B1或者B1bis型坦克(1辆指挥坦克,3个坦克连共30辆坦克和3辆备用坦克)还有两个营共装备有45辆轻型坦克(1辆指挥坦克,3个连的共39辆坦克和5辆预备坦克)。B1bis坦克还装备了法军的4个独立坦克连(第347连,348连,349连和352连,法语缩写为”CACC”)。在法国投降之前,法国共生产了403辆B型坦克。其中,B1型坦克34辆(1935年12月到1937年7月),B1bis型坦克369辆(1937年7月到1940年6月)。

二,详解B系列坦克

Char B1重型坦克可能是二战初期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它采用了许多当时的新技术,比如Naeder静压转向系统,电起动机,自封式油箱,油嘴组润滑等等。而且,它的火力和防护性能也优于德国当时的各型坦克;但是由于作战思想的限制,这种坦克的行驶速度较慢,而且其通讯设备较德军坦克有较大的差距;另外,B1系列坦克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到1940年法国投降为止,B1/B1bis重型坦克仅仅生产了403辆,因此无法对战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注:自封油箱:在油箱破损时可以自行封闭细小破口、阻止燃油外漏的油箱,通常是夹层橡胶材质的软式结构
电起动机:用于起动主发动机的一个短时工作的小电动机。基本上和汽车用的一样

Char B1 bis重型坦克采取了隔舱化设计,坦克的车体内部分为两部分,由一个防火隔板隔开。坦克乘员(车长/炮手,驾驶员/炮手,主炮装填手和机电员)都在前部隔舱内,而引擎、油箱和传动装置则位于后部隔舱;采用隔舱化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坦克乘员的生存能力。

B1bis重型坦克的车体装甲为焊接或者铆接的轧制均质装甲,其正面装甲为60mm,侧面装甲也达到了55mm;炮塔是整体铸造的,其最大装甲厚度也达到了57mm。驾驶舱位于车体前左部,前部的驾驶舱是突出的,从图中可以发现,驾驶舱的突出部分也是整体铸造的,它与车体的其它部分采用铆接的方式连接。车体平均厚度为60mm的装甲来说,这是一个防护的弱点,但是这个位置几乎是不可能被击中的。通常,驾驶员可以通过安装在驾驶位置的一个范围为180度的潜望镜来观察,但是通常车体的一个水平的可调节的狭缝来观察目标(狭缝宽度的可调范围为12mm-100mm)。75mm车体火炮位于驾驶员右侧,因为驾驶员还兼任主炮炮手,因此观瞄设备和火炮高低机都位于驾驶员位置。

据法国官方记录记载,在指挥坦克上还有一名多余的乘员,理论上是第二机电员(但通常他的工作是协助车长操作47mm火炮),因此在通常的B1坦克中有5名乘员。事实上,在每个B1bis车组中往往还有两名工程师(理论上他们不参与实际战斗,但是在实际作战中,机械师往往也协助炮塔中的车长作战)。因此坦克中通常有5个人。

装弹手位于驾驶员的右面,车体火炮的后侧。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为75mm火炮装弹;另外,他还要负责车体的航向机枪(位于75mm火炮右侧);存放在炮塔内的47mm炮弹用完的时候,他还要负责为车长传递炮弹。装弹手的位置很不舒服,尤其是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行驶时。

因为B1bis坦克的驾驶员充当75mm车体火炮的炮手,所以在设计时,将火炮瞄准镜安装在前潜望镜(驾驶员位置)之下。这种瞄准镜的型号是L.710,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双目棱镜,其放大倍数为3.5倍。L.710型瞄准镜还兼有火炮测距仪的功能:其视界为11.15度,瞄准镜内表尺分划可以满足1600米内精确射击的需要。在进行火炮瞄准时,这个瞄准镜的两个目镜就分别与驾驶室的两个垂直的观察狭缝所对齐。从车体前部看,这两道狭缝位于驾驶员的主观察窗的正下方。车体火炮有一个精确的回转方位指示仪,由压缩机驱动。当坦克发动机的电启动器失效的时候,这种压缩空气系统(法国人称为VIET系统)还可以作为备用手段启动。


车体火炮的仰角为+25度至-15度,Naeder差动控制系统提供了精确的瞄准。另外,在75mm火炮上还采用了一种Luchard压缩空气系统,它可以在火炮射击完毕之后,自动将榴弹炮中的残余火药气体排出车体。

驾驶员通过一个电气连接来进行火炮和航向机枪的射击。航向机枪位于车体火炮的后面。同样,在需要时,车长也可以使用同样的电气连接进行超越射击(对于航向机枪)。

机电员的位置在炮塔下方,驾驶员的后面。他主要负责电报的发送和接收;由于战斗室布局的原因,在战斗中,他既无法协助车长进行47mm火炮的装弹,也无法协助75mm的装填手。

通常,B1坦克的车长是一名军官,这样,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他可以确保本车能够进行比较积极和独立的作战行动;他是唯一在炮塔中的坦克乘员,他需要负责47mm的炮塔火炮,包括瞄准,射击和装弹在内的所有工作,一般来说都有车长独自完成。这可能会对作战时的指挥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一般来说,B1坦克乘员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训练,因此,这其实并不是一种关键性的问题。

车体后舱被划分了3个区域: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位于后部中央;右部区域除了可作为到达尾门的通道外,还可以作为储藏室来使用。在这个区域还有两个自封油箱(200公升和100公升的各一个)。而后舱的左部区域主要布置一些通风设备,包括:2个散热器和2个空调设备,可以通过百叶窗加速车体空气的流通和冷却发动机。

与二战初期的大多数坦克不同的是,B1bis型坦克的主要出口位于车体的右面,当然它采用这种方式也与其特殊的传动和悬挂装置有关。3个主要的进出舱门,一个在车体的右侧面,可供所有乘员上下车使用;一个在驾驶员上方,主要是驾驶员使用;还有一个在炮塔的尾部。另外,B1坦克还有两个紧急逃生口(一个位于车体底部,另外一个位于发动机箱的顶部;一些非专用的舱门也可以在紧急条件下供乘员出入,如车体火炮的抛弹口和弹药输送口等。尽管这种设计可能考虑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车组乘员的生存能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样也降低了整车的结构强度。

Naeder静液传动/转向系统

B1重型坦克采用了一种先进的传动系统:Naeder静液传动系统。它是一种采用高级反馈的双重差速控制系统,通过液压控制设备,它可以提供一个与传动齿轮选择无关的持续的转向半径。当B1bis坦克发动机启动以后,传动轴将动力传送至变速箱中,而位于变速箱顶部的液压控制泵则通过与主传动轴分离的传动链条,在变速箱之前获得动力。通过离合器的控制,动力可以被传送到液压控制泵中,然后,动力将传送到一组与主轴平行的十字轴上,因为它们的转动方向与主轴相反,因此,就可以控制主传动轴的速度。液压控制泵使用蓖麻油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这种系统可以提供一个最小的转弯半径。在它位于中间位置时,它可以保持输入轴的稳定,以防止坦克在直行的时候发生左右偏移。
    
这种传动系统可以给B1重型坦克的作战带来下述的好处:首先,这种传动(转向)装置可以为B1重型坦克提供一个精确的方向控制,因为B1坦克的车体火炮的车体不动的情况下,转动半径是极为有限的(仅仅为正负1度);另外,这种系统还可以实现原地转向,也就是说,在同一时刻,坦克的两侧履带可以用特定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其转弯半径接近与0,因此,驾驶员可以更加方便的控制车体火炮对准目标;其次,在进攻作战中,使用这种传动系统,坦克可以始终保持直线,这样,B1坦克就可以避免很多二战坦克在越野行驶时进行“之”字型运动的缺点,可以始终将其正面对准敌军;这样也间接的提高了坦克的生存能力。
    
虽然这种系统很复杂,但是这种系统矫正行驶中的所产生的细微偏差,因为坦克的两侧履带由两个传动轴分别控制,因此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在作战中,这种系统可以实现车体的英寸级的转向,这样其75mm车体火炮就准确的瞄准目标。在法国战役期间,有一门德军的88炮在1500m的距离上被其75mm火炮击毁。当然,如果这种差动控制系统损坏之后,坦克仍然可以使用其刹车来完成转向(原地转向)。

祈福(0) 评论(0) 隐藏 举报代星 发布于 坦克世界 2012-05-08 14:05

一共 0 条评论



坦克世界社区信息
  • 会员:31212人
  • 介绍:高玩基友嗨妹云集,嗨嗨玩坦克世界QQ群112586254,嗨嗨玩坦克世界
  • 版主:倾国倾城

兑奖中心>>
坦克世界10元点卡

赞助商广告

祝福获取方式
  1. 每日签到,社区等级越高奖励祝福越多
  2. 回复、被回复、表态、被表态
  3. 别人为你祈福
  4. 别人送你祝福
  5. 充值购买祝福
  6. 成功举报违规内容

以下情况会扣除祝福
  1. 发布无意义、跟社区无关内容
  2. 恶意表态(支持/反对)
  3. 多个关联账号转移祝福
  4. 被其他用户举报